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让青春在基层沃土上结出实干之果

2025-08-28 13:03:59 | 来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人民政府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练兵场”。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从机关案头到群众炕头,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重构。年轻干部唯有褪去“书生气”、多沾“泥土香”,在实践中淬炼初心、在服务中增长才干,才能让青春在基层沃土上结出经得起检验的实干之果。

以“归零心态”扎根,在躬身实践中破题开局。年轻干部往往带着名校光环和理论储备走进基层,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基层的复杂性远非书本能涵盖。面对家长里短的矛盾调解、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唯有放下“天之骄子”的身段,以“小学生”姿态拜师学艺,才能打破“本领恐慌”。要甘当“田间地头的学生”,把办公室搬到村头巷尾。在春耕秋收的田埂上问计于民,在家长里短的闲聊中摸清民情,把村民的“吐槽声”当作工作的“风向标”。就像驻村第一书记在走访中发现留守老人“吃饭难”,牵头建起“幸福食堂”;看到闲置农房浪费,推动“民宿改造”项目——这些接地气的举措,无不源于对基层痛点的精准把握。年轻干部要记住,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才有多少底气。

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在啃硬骨头中锤炼本领。基层工作没有“选择题”,全是“必答题”,而且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培育,还是基层治理中的矛盾化解,都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和破解难题的智慧。年轻干部不能当“温室里的花朵”,要主动到矛盾集中、任务繁重的岗位“墩墩苗”,在攻坚克难中练就“宽肩膀”“铁脊梁”。面对产业发展瓶颈,要善用“新思维”破解“老难题”。比如利用电商平台帮村民卖掉滞销的农产品,借助短视频宣传激活乡村旅游资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村务管理效率。这些创新不是“花架子”,而是建立在对基层实际的深刻理解之上。遇到群众不理解的政策,既要讲清“大道理”,更要算好“民生账”,用“群众语言”把政策红利讲到群众心坎里。正如一位年轻干部在推进厕所革命时,先在自家院里改厕所作示范,用“看得见的变化”说服村民,这种“实打实”的工作方法,远比行政命令更有力量。

以“百姓心为心”,在为民服务中校准坐标。基层工作的核心是群众工作,检验成效的标尺是群众满意度。年轻干部要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既要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也要关注“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警惕“镀金思想”,杜绝“作秀式”调研、“盆景式”项目。群众需要的不是漂亮的汇报材料,而是通村的硬化路、安全的饮用水、便捷的就医点。年轻干部要学会在“小事”中践行初心: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为返乡青年讲解创业政策、调解邻里因宅基地产生的纠纷……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恰恰是连接民心的纽带。当看到村民因为农产品卖上好价钱露出笑容,因为村里通了公交不再奔波,这份成就感就是基层工作最珍贵的回报。(朱慢齐)

【责任编辑:顾浅怡】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