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走出“群”的困局,在群众土壤中扎深根基

2025-08-06 09:13:49 | 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在信息化浪潮中,工作群、联络组等线上线下“群”组织成为干部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协调联动、服务群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杭州80后街道干部化身骑手60天,骑行2900公里摸清外卖小哥痛点,将路上记下的诉求转化为“骑手友好服务街”的实招;河南“蹭饭书记”带着“饭票”走进村民家,在一碗热汤、几句家常中打开群众“话匣子”,让隔阂在烟火气中消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调查研究多了,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走好群众路线,要始终清楚“群众在哪里”。群众不只在工作群的通讯录里,更在田间地头的农人间、车间流水线的工人中、社区院落的大爷大妈里、街头奔波的创业者身旁。干部的“朋友圈”,最该珍视的“人脉”是群众;工作的“服务圈”,最该覆盖的范围是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群众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该延伸到哪里,干部的身影就该出现在哪里。

走好群众路线,要真正摸清“实情是什么”。调查研究不能满足于“群里收问卷、会议室听汇报”,而要沉下去捞“活鱼”、摸实情。既要善用网络平台听民声,更要多到一线“沾泥土”“接地气”。在炕头坐得多了,田埂踩得熟了,群众才会掏心窝子讲真话;对群众的安危冷暖知之深了,政策制定才能精准对接需求,工作推进才能有的放矢。

走好群众路线,要用心办好“每一件小事”。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藏在欲言又止的犹豫里,躲在不经意皱起的眉头中。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政策的“温度”传“末梢”,在换电柜安装、纠纷调解、政策解读等具体事务中纾困解难,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小事办实了,民心就暖了;民心聚齐了,事业就兴了。

“群”是工作的工具,而非工作的终点;线上是沟通的渠道,而非联系的全部。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既要善用“键对键”的便捷,更要坚守“面对面”的真诚;既要在“群”中高效协同,更要到群众中汲取智慧。唯有告别“群”的困局,让工作在群众土壤里“扎根结果”,才能让工作充满烟火气、饱含民生情,真正赢得群众的笑声与掌声。(张苗)

【责任编辑:韩忠】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