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 勤耕不辍,静待花开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基层干部的行动轨迹是丈量民生的重要标尺。基层干部要以“勤耕不辍”的思维去提高谋划水平,以“静待花开”的期盼去护航基层发展,把各级各类政策文件要求、工作部署落实到基层,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深耕细作,让发展在基层沃土中抽穗拔节。
以务实之风深耕责任田。基层工作的本质是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实践,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虚功。基层是“责任田”,基层干部要像范仲淹所说“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般坚守踏实,秉持“耕读传家”的实干观念,让政策文件落地生根,形成“田间地头”的工作清单。在乡村治理上摒弃“景观思维”,按照实际情况、乡村文化来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在民生服务中,走出“数据报表”的窠臼,用脚步丈量街巷里的急难愁盼。基层干部既要做好“施工队长”,又要成为“技术骨”,以“庖丁解牛”的精准度应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方程。
以问题导向磨砺解题能力。基层矛盾往往呈现出“千头万绪”的复杂性,所以要求基层干部要有“见微知著、察微析因”的能力。产业发展既要在眼前,注重当下收益,同时又要有大局观,坚持向前看,做到“走一步,看三步”,破解现在产业发展存在的土地、资金、人才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更要长远做好拓展产业规模链条、挖掘产业特色、激活产业发展要素工作,让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干部要掌握“解剖麻雀”的方法论,对于典型案例全程复盘、解剖归纳,从案例当中提炼可复制的治理方法,通过“问题台账—责任清单—销号管理”的闭环,让问题难题在持续攻坚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以长效机制守护治理成果。“单兵突进”、“人走政息”的难题束缚了基层发展,基层干部更应着眼于未来,树立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树立“耕者有其制”的理念。产业培育方面,要注重建立健全“扶上马送一程”的长效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品牌打造和拓展销路等配套政策实施力度,使特色产业持续壮大的结果得以保持。在乡村治理中,推动村规民约、自治组织、监督机制的有机衔接,将治理成效转化为村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让产业之花次第开放,让治理之果挂满枝头。
乡村振兴号角已经吹响,基层治理画卷徐徐拉开,每一位基层干部都要以“勤耕不辍”的姿态扎根沃土,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造福群众能力,生动诠释“人民至上”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答卷。(续月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