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打造乡村人才队伍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不论是古时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还是现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慧眼识才、不拘一格,无一不在反映着重视人才、善用人才的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须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各路英才齐聚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为乡村发展兴提供坚实支撑,让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以刚性支撑,构筑人才振兴的“四梁八柱”。政策保障是人才扎根乡村的“定心丸”。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的政策体系,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真招实策的支持,让人才 “引得来、留得住”。通过实施 “乡村人才专项计划”,对返乡创业人才给予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用地指标倾斜等政策红利,完善乡村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 “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等制度,让 “田秀才”、“土专家”有尊严、有奔头。基础设施是人才干事创业的 “硬底气”。乡村要吸引人才,必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 “数字乡村”、“物流进村”等工程,让偏远乡村接通“高速网”、“致富路”,吸引更多“金凤凰”栖身筑巢。技能培训是人才能力提升的“充电桩”。乡村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本土化”技能型人才。通过精准化培训,将农村劳动力转化为技能人才,带动就业创业,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对接市场需求,为乡村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以柔性治理,激活人才振兴的“内生动力”。情感联结是留住人才的“心灵纽带”。“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乡村治理要注重“以情聚人”,乡村承载着满满的乡愁记忆,对在外游子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以情感认同为纽带的“柔性招引”,可以使乡村从“人口流出地”变为“人才回流地”,通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人才参与乡村规划、矛盾调解等乡村事务,让其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归属感,才能真正把根扎进乡土。生态优化是人才发展的“成长土壤”。乡村要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为人才提供试错空间和成长机会。通过设立“乡村创业风险补偿基金”,对创业失败的人才给予一定补贴,减轻后顾之忧,建立“人才导师制”,组织农业专家与青年人才结对,通过传帮带加速人才成长,以“柔性容错”、“柔性培育”机制,让人才在乡村敢闯敢试、茁壮成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唯有以刚性政策强基础、以柔性治理聚人心,将政策的“力度”与治理的“温度”有机融合,让人才在乡村既有“政策红利”可享,又有“诗和远方”可寻,才能真正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续月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