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基层“繁琐哲学”
繁琐哲学,也称烦琐哲学,意指一切脱离现实,无意义的钻牛角尖,咬文嚼字,死啃书本,只顾一切的概念和推理而不顾现实和实现,罗列一大堆表面现象,拼凑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条文,使人得不到要领等情况。
“繁琐哲学”的根源是形式主义作祟。基层是政府部门的“神经末梢”,也是任务下沉的最复杂集合区。工作任务一旦偏离为民服务的初衷,就会使基层陷入“繁琐哲学”的泥淖之中。大考在前,必须将形式主义之风扫除干净,让基层干部能挥出“实心拳”,打好“硬核战”,真正做到干事有落点、工作有实效。
干字当头,少一些“文山会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事创业,分秒都宝贵。要提高会议的精准度,直击问题要点,既不能“上下一般粗”,也不可矫枉过正,“一开开到大半夜”。会议、文件若非必要,不妨让基层干部甩开膀子“轻装上阵”,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更出成效的事情上。“绑着”做事,就难以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热情,工作效率自然大打折扣。不妨多研究怎么把“事”干好,少想着怎么把“会”开好,时间才不会浪费,干事才不会白费。
大局为先,少一些“各自为阵”。“‘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基层工作多讲究网格精细化管理,信息摸排是常态。而在面对不同时段多部门的交错型摸排任务时,由于存在信息壁垒,基层干部只能不断地做重复性工作,群众也因此受累。解决长期性问题,就要有大局意识,部门之间不能“背对背”开展工作,各干各的;制定、布置任务,也不能所有眼睛只“往下看”,各盯各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做实做全“一张表”的关键要素,提升基层干部干事的“含金量”,让每项任务都“有效”。
担当在前,少一些“层层加码”。“层层加码”,是自己给自己增加困难,更是给基层徒增束缚。这种形式主义滋生,是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不足的体现。争优争先,初衷是为了推动干事效率、提升干事水平。若是本末倒置,就会演变为单纯追求表象,而不考虑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基层的承受能力,导致细节“落空”。任务推进的每一环节,都必须牢固树立“两个担当”意识,力戒不正之风,才能真正提振基层信心,助推基层发展。(王茜茜 浙江省云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