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好学习“挡位”,让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理论学习是基层干部成长的“必修课”,是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干部要挂好学习“挡位”,让理论学习跑出“加速度”,真正走深走实。
挂好“前进挡”,激发学习“主动性”。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时间碎片化,这是基层干部面临的实际情况。但这绝不能成为忽视理论学习的理由。相反,基层干部应把理论学习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将学习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处理群众问题时,从理论中汲取智慧,用科学的方法化解矛盾;在推进项目建设时,以理论为指导,确保项目方向正确、进展顺利。同时,要根据自身知识短板和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主动学、深入学,让理论学习成为提升工作能力的“助推器”。例如,通过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理论,基层干部能够更好地谋划本地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挂好“倒车档”,学会反思总结。“学而不思则罔”,理论学习不能只是机械地记忆,更要深入思考、总结反思。基层干部在学习过程中,要定期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比如,在学习了群众工作方法的理论后,在实际走访群众中,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得当,是否真正了解群众需求,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挂好“驻车档”,坚守学以致用“初心”。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基层干部要把所学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时,运用生态环保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改善乡村面貌;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时,依据党建理论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理论学习的价值,让学习成果落地生根。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基层干部要摒弃形式主义的学习态度,精准挂好理论学习的“挡位”,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基层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理论动力,在新时代的基层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蒋瑞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