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让文化遗产在常顾常新中“熠熠生辉”

2024-05-30 16:31:53 | 来源: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必须,是深入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须,也是把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发扬光大、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须。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做足“绣花”功夫,让文化遗产在常顾常新中“熠熠生辉”,真正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锚定文化传承“航向”,以“甘坐冷板凳”的细心呵护强化“系统保护观”。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从仓颉造字到孔子韦编三绝,从四大发明到唐宋诗词,从三星堆出土到只此敦煌,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烂宝贵的文化财富。要坚持保护第一,强化系统保护,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坚守文明之重,又要开创文化之新,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文化遗产再展新颜、焕发新生。

高扬文化进步“旗帜”,以“手铲释天书”的责任担当精绘“融合发展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唐代鉴真六次东渡、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到近代以来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凡此种种皆是中华文化同世界文化交相辉映的生动缩影。要坚持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和合融通,持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把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激活文化发展“引擎”,以“慧眼览古幽”的文明创新讲活“世界通用语”。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化特征的集中展现,是我们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珍贵资料。面对着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之间会碰撞出愈加闪耀的火花,他们之间彼此赋能,共同发展。莫高窟的“数字敦煌”和“虚拟洞窟”、龙门石窟的“万佛洞三维数字虚拟现实体验”……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要让历史文化遗产巧借科技之风“走出去”“活起来”,充分发挥其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优势作用,多渠道、多平台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把跨越时空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姜琳琳)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