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学习 > 正文

从群众“脸色”看主题教育“成色”

2023-09-15 08:50:21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大战乡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四川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评估,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为我们抓实主题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开展主题教育,应将回应群众关切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真正从群众“脸色”中看主题教育“成色”,做到需求让群众提、实施让群众看、成效让群众评,真正让群众评判理论学习“实不实”、调查研究“深不深”、推动发展“好不好”、检视整改“对不对”,确保主题教育“成色”十足。

从群众“脸色”中看主题教育“实不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主题教育开展得实不实,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当前,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把民生问题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抓手,不断提高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是基于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主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群众的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应明白群众的“脸色”是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最好镜子。

从群众“脸色”中看调查研究“深不深”。“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我党开展主题教育,不仅是为了强化理论武装,更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当前,全党上下都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为了以实绩推进工作,如果调研中远离群众,就难以看清楚他们的真实情绪;如果与群众的接触少了,也会难以理解他们的内心。因此,调研中只有真正深入群众,贴近他们的生活,融入他们的圈子,蹲在田头地头访忧问苦,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群众才会敞开心扉,向你倾诉真实的想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群众“脸色”中看推动发展“好不好”。“群众脸色”能够折射出生活品质的优劣和好坏。习近平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党员干部要在善于看“群众脸色”中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懂得群众“脸色”好看的最大的喜事就是钱包鼓了、生活好了。尤其作为党员,要始终坚信,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但是,当前在发展过程中,有的骨干对群众意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不看脸色“空转”的原因。因此,做实主题教育,就该将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同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应该多做民生实事,少些虚头巴脑,多解民生之忧,不谋个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从群众“脸色”中看检视整改“对不对”。检视整改,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开展主题教育,也要善于检视整改,不仅是持续用好群众工作中的好办法,更需要找到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上用心,确保主题教育的任务目标达到预期。实际整改过程中,问题能否找得准,深入基层是否扎实是关键。而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群众的脸色最能说明。如果群众脸上洋溢着笑容,那就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深入人心地解决了;如果群众摇头叹气、沉默不语,那就说明现有的做法还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我们常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才能了解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方略和措施是否正确、对头、有针对性。因此,只有秉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站在群众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切实解决群众的难点和痛点,让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幸福感越来越强。(冯奕)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