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在补齐“木桶”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经济学中有个术语,叫做木桶效应,即盛水的木桶是由很多木板箍成的,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如果软弱涣散将是整个基层党建工作中最大的“短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水桶才能盛满水,同理,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补齐短板”说到底是为了提高整个“木桶”的实力和竞争力,要真正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一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硬任务、长任务来抓,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要坚持动态整顿,既要下硬功夫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又要下深功夫确保整顿见效、成果巩固、整体提高。要突出问题导向,每个基层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的原因不同,其问题表现形式不同,解决方法措施自然也不同,需要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要建立标准化体系,对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定要素标准、领域标准、功能标准、效果标准形成检验标准,让软弱涣散的后进表现相形见绌,并实行考核式管理固化基本标准,让整顿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用考核推动和保障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进而提升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标准。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补短板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基层党组织长期处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新变化和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新变化,适应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有先进必然会有后进,有强项必然会有软肋,软弱涣散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热度不退、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推动整个基层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娄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