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支点撬动发展新势能
——以“三力协同”构建“十五五”规划实施体系
“十五五”规划衔接期需突破传统线性发展思维,通过干部队伍能力重塑、人才发展生态重构、基层党建效能升级,形成“战略引领—要素激活—治理保障”的协同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以干部能力重塑为牵引,锻造规划落地“先锋队”
破解干部队伍战略执行力短板,需建立“规划导向”的干部培养体系。浙江推行“五年规划专项实训”,围绕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十五五”重点领域,开设“专班+实践”课程,3年内已轮训市县干部1.2万人次。借鉴上海临港“揭榜攻坚”机制,将新片区建设任务分解为327个具体项目,通过“组团竞标”选拔干部领衔攻关,形成“能者揭榜、优者晋级”的激励机制。未来可探索“规划落实指数”考核,将双碳目标、创新投入等42项核心指标纳入领导干部任期审计,确保规划蓝图转化为施工图。
以人才生态重构为驱动,激活创新要素“动力源”
应对“十五五”产业升级需求,需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链。合肥“科创走廊”模式值得借鉴,中科大先研院联合蔚来汽车等企业开设“定向研发班”,学员在量子计算、智能网联等领域攻关,毕业后直接进入重点产业链企业,实现“入学即入链”。苏州工业园打造“人才政策计算器”,整合178项政策形成个性化匹配方案,2023年帮助356家企业精准引进集成电路等领域紧缺人才。可建立“战略人才储备池”,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十五五”关键领域,实施“超前十年”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计划。
以党建效能升级为保障,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
基层党建需从“服务保障”转向“战略支撑”。成都“智慧党建云”平台整合规划实施监测功能,将215个社区划分为456个治理单元,实时跟踪就业、养老等12类民生指标落实进度。深圳前海试点“产业链党委”,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产业链建立跨企业党组织,统筹协调“十五五”技术攻关项目37项。未来可构建“规划落实共同体”,推动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结对,建立“季度联席会商”机制,将规划目标分解为853个可操作的民生实事项目。
当干部成为规划实施的“突击手”、人才化作创新突破的“尖刀连”、党建升级为战略落地的“指挥部”,“十五五”发展便有了破局开新的底气。正如雄安新区某建设指挥部党员干部所言:“每天对照规划图校正施工坐标的过程,正是国家战略从纸上落到地上的生动诠释。”这种系统性的能力建构,恰似杭州亚运场馆建设中应用的“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反复推演,确保现实世界精准落地。(叶剑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