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牢自己碗中的中国粮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饥饿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一大难题。旧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有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遇有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争取粮食总量稳定增长,先后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革了农村生产关系,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为全球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
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他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是农业强的基本保障,我们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
中国有14亿多人口,要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就要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就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稳住农业基本盘,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共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朱芸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