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先行者 为稳经济贡献浙江力量
2023年以来,经济发展遇到超预期挑战,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必须抓住重点。中央高层多次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是加压力,同时也在给动力,有助于经济大省在更大程度上释放潜力。10月7日,李强总理先后调研了海康威视、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在调研中,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阿里巴巴、网易、新华三、每日互动、数梦工场等企业负责人参加,足见中央对浙江的厚望。浙江的优势体现在结构转型、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其释放出的效应对全国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带动性。
科技创新提升是稳经济的外在动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英国率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成为“日不落帝国”;正是因为美国、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形势,浙江民营企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浙江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浙江涌现出数量众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它们规模不大,却在某些细分领域成为绝对的领先者,甚至占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像纽带一样,成为稳定全产业链优势的中流砥柱。面向未来,浙江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浙江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提振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相互交织,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上升。浙江虽然是经济第一大省,也同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上半年,浙江GDP虽然位居全国前列,但增速却不理想,这与基数大、困难多有直接关系。冲破困难、顶压前行,靠浙江自身实干加巧干,也要靠国家政策赋能。把国家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就能胜算在握。例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浙江成熟项目予以倾斜性支持,为浙江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提供了有利条件。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作为稳投资的重中之重,注重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用好专项资金和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既能够稳住当下大盘,又有利于浙江长远发展。
浙江精神延续是稳经济的力量源泉。浙江人民历来以智慧和勤劳著称,如今,他们正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杭州的互联网创新高地,到宁波的智能制造基地,再到绍兴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浙江各地的企业都在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进行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浙江的企业,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他们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了就业,保障了经济发展。他们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为浙江的经济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勇挑大梁,责无旁贷。切实担起稳定宏观经济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树立标杆,浙江努力、浙江贡献值得期待。(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人民政府 李成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