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成长沃土,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人才是城市的核心资源,引进、留住和用好人才是促进城市发展和繁荣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政策,给编制、给户口、给住房、给补贴,向人才抛出“橄榄枝”,但不少人才“引得进”却“留不下”。究其原因,还是止步于把人才“抢过来”,忽略了引才为先,留用为本。要聚焦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化推进,形成城市吸引和成就人才,人才选择和贡献城市的“双向奔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吸引人才,首先要了解人才需要什么。纵观之前各地的引才举措,多是宽松落户、发放补贴等雷同性政策,针对性不强。青年人才对城市的要求无非是“安居乐业”,即事业上拥有合适的发展空间,生活上能够满足住房、教育、医疗、社交、休闲、养老等各类需求。因此,除了在落户住房、薪资补贴等“真金白银”上继续做文章外,更需必须想方设法优化软环境,在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文化氛围等方面下功夫,提升竞争力。
树高千尺,根深在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要搭平台、给舞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各地现实状况,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断探索实施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推广“校区合作”模式,完善“产业+高校+人才”机制,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全方位服务,造就和汇聚一批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厚植人才优势,为城市发展积累后备人才。
近悦远来,下自成蹊。当下,青年人才的就业观和生活观都在发生显著变化,高校毕业生不再把留在一二线城市作为唯一选项,选择到三四线城市就业的人数增多。三四线城市要和一二线城市错位发展,找到自己最具特色或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要强化人才与城市的情感纽带,打造宜居城市,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基于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广纳贤才,把人才“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打通,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张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