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行传承“千万工程”精神 脚踏实地践行为民服务初心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民心,聚一方力量。为传承和发展“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增强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责任,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事烦心事,增强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收集民意,推动干群“面对面”。位于笔者所在社区两线交叉路口的公交候车亭始建于2015年。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使得基础设施陈旧不堪。由于候车位置狭小,每逢下雨天,居民哪怕挤在一起也会被淋湿。同时,公交站两旁的行道树让原本狭窄的车站更显拥挤。老年人稍不留意就可能被绊倒,更有居民直接站在站台前方候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人大代表埠头说事会”上,居民代表胡阿姨将这一问题向区人大代表反映,并得到了其他居民的响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对车站改造的殷殷期盼。借助“人大代表埠头说事会”,以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为导向,深入强化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头雁效应”,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争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让居民有地方说事、有人员听事,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做群众的“贴心人”。
二是红领集市,推动服务“心连心”。笔者所在社区是个典型的农居混杂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高龄独居老人较多。社区党委以居民需求为落脚点,按照“抓党建、强服务、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红领集市”,推送10余项小微服务。广泛开展健康服务、便民服务、普法宣传、垃圾分类、圆梦微心愿等活动,以党建带群建,使服务阵地化,党员带动群众在社区点单式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精准对接,推动成效“实打实”。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群众办实事就要从他们关心的“小事”入手,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确保一件件落实落地。经过整改,敞亮的公交候车亭成了社区又一新地标。“现在等车可方便多了,又宽敞又舒服,再也不用挤来挤去。”老党员黄大伯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郑巧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