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江碧水 绘就荆楚新卷
湖北作为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调配、生物迁徙和生态平衡的核心区域,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湖北省正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筑牢绿色本底。曾经,宜昌市沿江一公里范围内曾聚集着48家化工企业,码头林立、管道纵横,这使得长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痛定思痛,湖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关改搬转”。宜昌市关闭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累计取缔非法码头200余个,复绿岸线超100公里,恢复自然岸坡。荆州市实施长江岸线复绿工程,恢复了沿江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此同时加强洪湖、梁子湖等湿地保护,实施长江江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保护计划,保护生态多样性。湖北省还积极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完成沿江防护林建设超50万亩,打造“绿色生态廊道”。一江碧水向东流,两岸青山映画楼,在湖北省一系列生态修复的举措下,长江岸线焕发新生。
培育绿色发展产能,推动产业蝶变。湖北在推进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武汉车谷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东风岚图、路特斯等品牌已实现高端电动车量产,产能突破百万辆,全产业链减碳超20万吨。武汉光谷作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在半导体及光电子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并重,半导体企业开展节能技改,推动芯片企业参与碳市场。光谷半导体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2%,成为全国少有的“高精尖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典范。湖北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生态红线和增长曲线之间,绘出“鱼与熊掌兼得”的新路径。
绘就生态画卷,赋能乡村振兴。湖北省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秭归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并通过电商平台让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2023年秭归县脐橙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罗田县通过发展板栗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每逢秋季,罗田县会举办板栗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未来,湖北将继续深化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崛起,让美丽乡村成为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
守护长江没有休止符,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紧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守好长江碧水,共建绿色家园。湖北省当以“千帆竞发”之势,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让长江经济带成为“双碳”战略的生动注脚。(黄生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