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悟聚共识 凝心铸魂促团结
通过深入学习《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我们把握民族工作主线、凝聚民族复兴伟力提供了重要指引。
文章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这种“共同”性,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坚实根基。从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到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再到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各民族始终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历史积淀,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让我们更加坚定历史自信,增强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这一大势体现在五个方面:血脉相融的历史根基、信念相同的内生动力、文化相通的精神纽带、经济相依的物质基础、情感相亲的社会基础。这五个维度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在新时代,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日益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历史大势,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要在把握大势中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作为基层工作者,学习重要文章精神,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我们要立足基层实际,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要加强宣传教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增强“五个认同”。二要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联谊活动,促进辖区内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三要着力改善民生,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民族团结有机结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要注重文化浸润,在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任务。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文章精神,将其贯彻落实到基层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为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贡献基层力量。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方雨彤)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