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迎来80周年纪念。回望历史,14年浴血奋战不仅镌刻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淬炼出伟大抗战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穿越时空阻隔,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夺目光芒,成为我们奋进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力量源泉。抗战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涌动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它呼唤着我们以新的形式续写先辈们的事业。
抗战精神凝聚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当年,无数普通中国人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左权将军在家书中写道:“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境界,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虽不再面临枪林弹雨的考验,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族复兴路上仍有重重挑战,新时代的“战场”虽已改变,但捍卫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复兴的责任同样重大。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传承这份家国情怀,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抗战精神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中国人民经历了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苦难与牺牲,但从未放弃抗争的意志。正如杨靖宇将军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希望、在黑暗中坚持前行的精神力量,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特殊意义。面对发展进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我们更需要发扬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领域突破重围,走出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抗战精神包含的是团结一心的集体智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空前的大团结,这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冼星海在创作《黄河大合唱》时,就立志要写出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与奋斗,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抗争的力量。这种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在新时代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但也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需要凝聚14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那段峥嵘岁月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胜利的荣光,更有精神的启迪。抗战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从“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期盼,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让我们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将先辈们用生命捍卫的理想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贡献,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浦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