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要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青年干部要深入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的好做法好经验,善于系统总结,学深悟透“千万工程”中蕴含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立足岗位实际,勤练本领,在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道路上贡献青春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解忧难。千万工程”贯穿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每走一步,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编制阶段,所有方案由村民或村民代表参与评审、提出建设意见;建设阶段,围绕村民最关心的“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及时进行面对面沟通,让群众全程参与村庄的拆整和建设,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真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维护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基层的青年干部也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装进心里,把人民群众的事立在心间,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变“要我”为“我要”,争做群众“贴心人”,在工作中坚持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做到心中有民,事事为民,靠得住且能担大任的青年干部。
坚持深入调查,找准工作方法,研究实际问题。“千万工程”重视调查研究,成功实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历时118天跑遍11个市,走访了25个县,一村一村充分调研,仔细考察,掌握省情农情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永嘉县碧莲镇后九降村借力红色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真正实现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让游客留得住、村民有钱赚……青年干部要牢牢把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需要青年干部走出办公室,躬身入局解难题,躬身实践办实事。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只有牵住问题这个“牛鼻子”,才能对症开出“药方子”。理清“千头万绪”,刨根问底探“实因”,走好调查研究“为民路”,才能环环相扣让调查研究“调”之有方、“研”之有果,从而让调研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
坚持因地制宜,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千万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发挥各村的特色,从一开始就注重打造“千村千面”“万村万象”,根据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和“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差异,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青年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讲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百姓话”,办群众认可的“百姓事”。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他们追求幸福、快乐、满意的具体事情入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千万工程”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工程。身处基层工作的新一代有志青年,我们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入脑入心,更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担起时代责任与人民重托,书写新征程的青春诗篇。(杜秀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