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力量助力山区乡镇产业突围赋能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青年干部如何以创新思维与实干精神破局产业困境?作为青年干部,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浙江省缙云县大源镇以杨梅、黄茶、湖羊三大产业为支点,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文化激活+生态循环”的融合发展路径,通过产业振兴,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为大源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一、“三颗心”解码乡村振兴的青年担当
一是以敬畏心守护产业根脉。大源的杨梅、黄茶、湖羊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凝结地方文化与生态价值的“活态遗产”。青年干部对产业的敬畏,体现在深挖其历史脉络与群众情感,而非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这种文化自觉,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二是以创新心突破传统桎梏。面对杨梅保鲜难、黄茶品牌弱、湖羊产业链短等痛点,青年干部要跳出“老思路”,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为传统农业贴上“科技范”标签。
三是以扎根心破解现实难题。产业振兴不能纸上谈兵,作为偏远乡镇,存在农产品滞销等问题,许多农户对电商直播有需求但缺乏技能,种植大户对生态循环农业有尝试但缺指导,青年干部“脚踩泥土”的行动力尤为关键,真正打通产业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二、“三个角色”重塑产业振兴新范式
青年干部在大源镇的实践中,既是破局者,更是连接者。
一是要当好产业升级的“助推者”。以科技赋能杨梅产业,联合高校研发杨梅深加工技术(如杨梅酒、冻干产品),解决鲜果保存困难等问题,推动智能化标准化杨梅基地试点,建设杨梅钢架大棚,利用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光照,提升品质,提早杨梅上市时间。以文化激活黄茶品牌,挖掘大源黄茶历史故事,设计文创包装,举办“茶旅采摘节”,建设龙辕黄茶机车驿站,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开设“直播助农”培训课程,培训茶农短视频营销技能。以生态链接湖羊养殖,推广“羊粪有机肥+茶园/果园”循环模式,降低污染的同时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协助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推动湖羊从养殖向餐饮、文旅延伸。
二是要当好资源整合的“联络员”。对内建立“产业人才库”,摸排本地土专家、返乡创业青年,组建产业互助小组,对外争取与农业科研院所、电商平台合作,为大源引入技术资源和销售渠道。
三是要当好群众路线的“践行者”。深入开展“青年干部联户包产”行动,每人结对产业发展大户,收集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并跟踪解决;针对产业政策晦涩难懂的问题,制作“一图读懂”手册。
大源的产业发展需要“既懂泥土味,又有科技范”的青年力量。青年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产业链上书写青春,让杨梅更甜、黄茶更香、湖羊更壮。这不仅是产业的突围,更是一场关于青年价值与乡村未来的双向奔赴。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这样的青春答卷,值得更多期待。(刘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