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制观察 > 安全资讯 > 正文

以“四定”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2025-07-24 21:41:17 | 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委组织部

随着紧急集合的哨声响起,4车45名消防指战员携带150余件(套)装备以饱满的精神迅速进入演练状态,这组来自国家消防救援局青海机动队伍的演练数据,生动诠释了“定人、定物、定车、定位”在防汛应急中的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在这一背景下,“四定”正成为筑牢防汛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和实践效能。

制度筑基,锻造快速响应之盾。“四定”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应急管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实战效能。青海机动队伍通过及时修订重特大泥石流(洪涝)灾害任务行动编程表,重点补充夜间作业、复杂地形物资运输等内容,将制度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这种机制设计直指传统救援中物资调配迟滞、预案脱离实际等痛点,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再造,实现了应急响应的精准高效。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形成统一指挥体系下的多部门协同机制有效整合了救援资源,上下游联动的水情信息共享机制则为科学决策争取了关键时间窗口。制度创新的深层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更在于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和保障。

科技赋能,重塑风险防控之眼。现代科技与“四定”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写防汛救灾的时空维度。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湖的防汛实践中,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测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险情的早发现、早处置。科技手段不仅延伸了防汛的感知触角,更通过数据分析、模拟推演等技术,推动防汛工作从经验判断向精准预判转变。这种“人防+技防”的模式,使防汛体系具备了更强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赋能的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防汛体系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让防汛救灾更加科学高效。

协同聚力,构筑全民防线之基。防汛救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在重庆巴南区的防汛过程中,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基干民兵和群众志愿者组成的防汛力量,形成了“1名干部+3名队员+N名群众”的网格化防控体系。这种协同机制不仅整合了各方资源,更通过专业力量与民间组织的优势互补,提升了整体防汛效能,而“四定”为这种协同指明了方向,使分散的力量能够有序整合、高效运转,构筑起防汛救灾的全民防线。

问题导向,完善防汛体系之要。防汛体系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更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青海机动队伍在演练中发现的舟艇装卸迟滞、新装备操作不熟练等问题,正是体系迭代完善的契机。这种“演练-评估-改进”的闭环机制,体现了防汛工作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态度。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汛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四定”内容,推动防汛体系向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当防汛演练的哨声在各地响起,它传递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展现的是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优势。从制度筑基到科技赋能,从专业救援到全民参与,“四定”正在防汛救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牢坚实屏障。(刘金辉)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