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基层要“减负”也要“提质增效”

2022-08-29 09:22:38 | 来源: 中廉导刊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旨在进一步为基层减轻负担,推动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

“减负”关键在于“落地”。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作为基层工作的“神经末梢”,面对越来越多的重点工作、越挂越多的办公室牌子、越装越多的工作软件,“加班”“压力山大”成为基层干部的常态。“表哥”“表姐”多了,“狗不叫干部”少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就越来越疏远了。如今,党中央送来“及时雨”,从制度层面为基层减负“保驾护航”。“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接下来,关键在于如何将党中央的精神充分贯彻落实,让广大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轻装上阵”,让减负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减负”并不等于“减责”。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不减的是责任。松绑减负只是手段和方法,让基层工作“提质增效”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做好服务群众、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工作。《意见》提出,要明确“村级组织开展工作事务的制度依据、职责范围、运行流程”,减负并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而是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对于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来说,要根据自己肩负的职责,当好穿针引线人、承上启下者。

“减负”之后更要“实干”。基层是务实的地方,村级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基层干部直面广大群众,基层工作的好坏关乎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后要注意防范打折扣、软作为、不作为等问题,真正把“减”出来的时间精力,“加”到提高工作能力素质上来,“加”到实干上来,让实干争先和担当作为成为常态。要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让村民群众满意为导向的村级组织考评机制,让基层干部主动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干、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干、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干,切实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委组织部 姚文帅)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