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石”为基 铺就“振兴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已然绘就,我们要聚民智、肯奉献、敢拼搏,争当“三石”铸就伟业,铺就“振兴之路”,迈步新时代新征程。
善当凝聚群众的“吸铁石”,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铺就“振兴之路”。“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古往今来,人民都是我们国家兴盛发达之根本。共产党成立百年,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谋幸福,是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更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无论是长征途中为百姓留下“半条被子”的三位女红军;还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亦或是帮助大山女孩圆大学梦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他们都诠释了“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记在心里”的不变真谛。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真才实学”;少一些“花言巧语”,多一些“由衷之言”,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做到“干事不避事,担当不怕事”,以百姓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得群众之支持,让“振兴之路”历经风雨而经久不衰。
勇当甘为人梯的“铺路石”,厚植“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奉献精神,铺就“振兴之路”。航空工业英模罗阳正当壮年、默默坚守、慷慨献身;临危受命的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星夜逆行;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士冲锋在前,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在大事难事面前,英辈楷模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奉献人。鲁迅先生曾寄予青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在黑暗里也可以发一点光。”中国青年要始终坚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厚植为民情怀,发扬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要每个人都发出一点光,星星光亮就能汇集成万丈星河,让“振兴之路”不惧黑暗而光芒万丈。
敢当攻坚克难的“金刚石”,砥砺“艰难方显勇毅”的拼搏勇气,铺就“振兴之路”。任何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敲锣打鼓喊出来的,而是通过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干出来的。“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当代愚公黄大发,凿出悬崖绝壁“生命渠”;“总有人要回去,我就是要回去”的扶贫之花黄文秀,知难而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尘封功名扎根贫困山区的张富清,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纵有狂风拔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广大青年干部要增强直面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困难面前冲得出来,在危急时刻顶得上去,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肯接“烫手山芋”,努力练就“宽肩膀”、“铁手臂”,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在顽强奋斗中前进,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让“振兴之路”冲云破雾而畅通无阻。(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人民政府 储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