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与百姓共情 携多方共治

2022-10-10 15:49:49 | 来源: 中廉导刊

“基层干部在乡镇政府工作几年,才能更好地以执政者的身份直面农村和百姓,才能洞悉中国的农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基层干部作风、感情、能力欠缺,主观上与群众存在一定距离,缺乏共情能力,便难以聚人心。“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求在工作上严格落实上级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更要多留一份心、多尽一份力,时刻把群众的需求放心上。眼睛往下看,多走村入户、走街串巷听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诉求,与群众共情。

共情是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民心之门”。基层干部是厚植党执政群众基础的中坚力量,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关系也最为密切,工作内容涉及群众的方方面面,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干部刻画的是“为民”模样。“法外有情暖人心”,在一线,在面对居民百姓进行基层执法时既要有刚性的尺度,更要有柔性的温度,只有宽严相济、法理相容,才能以心易心、以情换情。

共情是一根“纽带”,带我们融入“民情之切”。通过提供不同观点的交流平台,切实理解民之所想,无论是余杭小古城村的“两众”理论,还是宁波鄞州区的“樟树下议事”,这种不同观点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双方深入了解对方在想什么,也有利于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这都是对“共情”载体的创新和探索,通过“共情”这根纽带,我们更加重视民主协商,如扩大民众参与议事会、座谈会、听证会等规模,丰富民众参与的形式,拓展民众参与的主题等等,将群众的距离拉得更近,我们才能更清晰得看到老百姓的所思、所盼。

共情是一支“画笔”,助我们绘就“共治之景”。基层治理复杂多样,小到邻里矛盾调解,大到治理体系现代化,始终离不开群众自治、多方共治,将各方治理力量有机地纳入到基层建设中,将陌生人社区转变为熟人社区,从商业化社区、行政化社区转化为共同体化社区,推动共同体精神的培育。“共情”可以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更准确聚焦大众痛点、难点,合力破题答卷,画出最大“同心圆”。

基层工作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完善基层工作体制,培养基层干部作风是法理情有机结合,推动善治的过程。基层工作者在行事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不仅来自国家的赋权,也来自公众的信任。只考虑任务的达成,却不将依法依规、入情入理结合起来,便难以贯彻好国家的意志和要求,难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 钱萍)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