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三笔”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2023-06-04 16:29:15 | 来源: 中廉导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任务仍在农村。”所以要想民族复兴,必先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是时势与人为双重合力的结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在本土资源、特色方面、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以“土”为笔,勾勒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都在不断被发现与挖掘。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挖掘与分析本土乡村的优势资源,才能更好的把握建设一个怎么样的乡村,这一乡村振兴元问题,才能抓好乡村定位。塑好乡村形,就是在新时代下,不断加强乡村建设与美化,让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打造农民宜居宜业家园创造条件,为发展绿色乡村旅游做好基础。打好乡村实,就是结合本地实际资源、优势、土地、产业、人才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在加快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基础上,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将乡村打造成越来越多人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向往地。铸好乡村魂,就需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田园文化等,保留富有乡愁记忆的文化地标、优秀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展现本土乡村特有魅力。现在,在农村中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这些都是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的重要体现,为乡村振兴开出了新路径。

以“特”为笔,描绘发展“引、路、基”。在现在的乡村振兴发展中,要时刻牢记因地制宜,重在突出地域特点。以特色为引,一引商,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发展;二引人,宣传当地风情,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或者特色农产品。以特色为路,不断扩宽产业发展之路,环境美化之路、人文进步之路。以特色为基石,分析与解决现有的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还比较低的问题,抓住发展先机,加快培育高品质、有口碑的特色产业,树立高标准、严要求、强落实,不断提高产业品质;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宣传,不断提升品牌宣传度。产业兴旺发达,乡村振兴才有牢靠的物质基础,才能够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乡村振兴才能名副其实。

以“产”为笔,书写“补、融、育”。当前,我们乡村产业发展较多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面临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宣传弱等诸多挑战。“产业补”主在延长产业链,消除产业短板,突出产业环节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从长远看,乡村振兴要兴得起、走得远,不可能单兵独进,必须扩充现有产业,联结城乡市场,打造乡村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融”主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农业领域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土地流转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技术创新核心就是工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依托现代科技进行发展迭代。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农业的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创新,大力在农村推行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挥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形成集特色产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产业育”主在乡村人才培育与引进,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本土人才,打造能使用各种现代设备的“新农人”“新工匠”。扩大创业优势,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提高就业待遇与福利,引进乡村人才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以“土”“特”“产”三笔,是绘制乡村全面振兴的“线条”和“色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人民政府 组轩)

【责任编辑:波波】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